中日韩三国环境科学研究院(所)长会议第19次会议于2022年11月24日以视频方式召开,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、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所长木本昌秀、韩国国立环境科学院院长金东镇分别率团出席。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。
李海生表示,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,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,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,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。过去十年,中国以年均3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6.6%的经济增长,同时全面推进大气、水、土壤、生态治理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,老百姓身边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,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显著增强。
李海生介绍,在生态环境部的坚强领导下,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,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坚持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需求,先后成立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、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、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中心。特别是在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方面,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创新“1+X”科技攻关模式,构建“空天地立体观测网-智慧决策平台-区域会商机制-一市一策跟踪研究”,成功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,取得丰硕成果,科技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。
木本昌秀赞赏中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积极成效,表示近年来访问中国期间亲身感受到中国蓝天变得更蓝了,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非常有效,并且把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协同起来,这非常好。
金东镇表示大气环境质量是中日韩三方共同关心的重大环境问题,中国的科研成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使中国能在短时间内成功改善大气环境质量,也为东北亚环境质量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会议回顾了三方最新科研进展,就气候变化、大气污染治理、水环境治理、环境健康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。一致认为,TPM机制自2004年由中方倡议建立以来,对东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,为区域环境合作树立了成功典范,愿继续加强沟通交流,围绕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等,促进三方合作持续深入,为国家环境政策制定提供基于科学的智慧建议,助力绿色低碳发展。会上,三方签署了《中日韩三国环境科学研究院(所)长会议第19次会议联合公报》。
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,中韩建交30周年,TPM的成立与合作也是基于良好双边合作所奠定的深厚基础。
媒体报道
新华网:
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2022-11/25/c_1129157642.htm
中国日报:
https://cn.chinadaily.com.cn/a/202211/24/WS637f4feea3102ada8b223ba4.html
https://www.chinadaily.com.cn/a/202211/25/WS638016a6a31057c47eba0ff8.html
https://www.chinadaily.com.cn/a/202211/24/WS637f36bfa31057c47eba0ea2.html
中国环境报:
https://www.cenews.com.cn/news.html?aid=1020141
(国际中心、大气所供稿)